2024 年,德勝街道緊緊抓住了 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契機,探索出一 條數智化道路。穿過“兩河一湖”(轉 河、北護城河,人定湖),繞過歷史 遺跡德勝門箭樓,本刊記者在走街 串巷中來到德勝街道,就此內容探 訪了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德勝街 道辦事處副主任趙沛。
從“人”到“數” 構建出應急全響應聯動
小小臺賬常因“寫得吐血、編 得離奇、看得眼花”被人詬病,這 樣的新聞不少。社區臺賬身為記錄 基層開展各項工作的載體,發揮著 舉足輕重的信息資料采集作用。秉 承著“臺賬電子化實現為基層減負” 這樣的初衷,德勝街道創建了 1 個 數據底庫之“人口與房屋底賬系統” (以下簡稱“人房系統”)
聚焦殘障、民政、低保等數據, 人房系統實現了房屋信息與同住人 信息的同步關聯。當屬地出現應急 突發事件時,趙沛介紹,“人房系統 透過各專業口的統籌數據,利用對 居民‘全景掃描’出的精準畫像, 推動了相關部門開展風險點位的快 速響應、分鐘處置,實現從‘人’ 到‘數’的立體構建”。
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德勝街 道全響應街區治理中心工作人員侯 健、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德勝街 道城市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張賀淇, 用實例道出了民情電子臺賬化解“基 層應急憂”的問題。在每年“七下 八上”(7 月下旬到 8 月上旬)的防 汛關鍵期,德勝街道之所以能提前 布局,安頓好幾十戶老舊房屋住戶, 就得益于打破數據壁壘,打通數據 流通脈絡的人房系統。
?張賀淇、侯健表示,“今年汛期, 我們以 4 家酒店為安置點,成功轉 移了轄區內 88 名老舊房屋住戶。同 步,街道辦事處動態巡查實施轉移 區域。險情結束后,再安排專業人 員檢查房屋內電源插座、開關、燃 氣管道等,確保居民用電安全”。
“針對應急突發事件,基層作為 主責處理的情況并不多見。我們更側 重對突發事件的前期處置,即預防、 數據統籌、宣傳等。如果街道的某項 工作不到位,就會產生問題,進而演 變成應急突發事件。因此,街道事無 巨細的工作都與應急有著千絲萬縷 的關聯”,趙沛回應,人房系統正是 基于事無巨細的數據信息共享,實現 了部門之間的快速響應和協同作戰, 提高了基層應急管理之成效。德勝街 道提交的這份“智慧德勝”答卷,展 現出基層治理公平公正、服務于民的 “一體兩面”,堪稱是西城區探索數字 化轉型、賦能基層治理創新實踐的優 秀“樣本”!
既管“安全”又管“過日子”的 社區長這樣兒
“安全社區”這一從瑞典起源的 “洋理念”,是在第一屆世界事故與 傷害防范大會上,被正式提出 :“已 建立相關組織機構,社區內有關部 門、企業、志愿者和個人共同參與 傷害預防和安全促進工作,持續改 進地實現安全健康目標的社區”。
為此,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 德勝街道辦事處平安建設辦公室二 級調研員王志強,在接受記者深度 專訪時介紹,自 2002 年“安全社區” 首次引入我國并開展試點以來,經過十余年本土化落地,內地目前已 有 127 家單位(街道和社區)獲得“國 際安全社區”稱號。截至 2024 年 12 月,僅北京市,就有 33 家“國際安 全社區”,德勝街道就是其中一員。
以建設“國際安全社區”為抓 手的德勝街道,又進一步推動了地 區大安全建設,王志強說 :“市民對安全的認知往往停留在表面,比如公共空間的風險防范、提升改造等。 但關起門來過日子,老百姓日子過 得怎么樣也屬于‘安全社區’涵蓋 領域,更是基層治理的基礎與支撐。 因為‘治國有常,而利民為本’”。
綜合商務樓宇安全分類定級管理
如今,德勝街道建立了“綜合 商務樓宇安全分類定級管理”模式, 通過組織安全專家、第三方工作人 員和街道安全生產檢查隊,依據評 估標準對轄區內試點單位開展了風險評估工作。
?“我們通過對轄區內綜合樓宇的 組織機構、工作制度、現場管理、 隱患排查治理、應急救援、事故報 告和調查處理等進行等級評定,指 導企業完善安全生產建設。
” 王志強透露,“未來,德勝街道 將繼續在‘聚焦商務樓宇、著眼安 全風險分級管理’上發力。相信我 們能給其他社區在商務樓宇治理上, 提供一份可借鑒、可參考的特有經 驗“樣本”!”
?智能燃氣風險預測系統
智能燃氣風險預測系統是由王 志強牽頭、創建而成,“這是一種通 過構建立體化、全覆蓋的社會安全 防控體系,實現‘開放共享、動態 化監控、泄漏早發現、聯防聯控、 科學化指揮’的‘預防互聯’新模式”。
它集燃氣報警器和大數據監測 優勢于一體,綜合運用了 5G 物聯網、 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移動互聯網等新興 信息技術。是一種以 App、短信等 多形式推送通知業主、安全員、值班 人員,實現共同保障的管理體制。
王志強以一組數據為例 :“截至 2023 年 7 月,德勝街道有 386 戶重 殘家庭、500 戶高齡老人、300 戶部 隊老干部安裝了智能燃氣風險預測 系統。它以減少燃氣泄漏隱患為目 標,為百姓人身和財產安全建立起 一道安全防護屏障。”?
空巢老人居家安全隱患入戶檢 查與治理 由一名“新兵”成長為業內外公 認的“行家里手”,王志強于 2022 年 被評為“應急先鋒·北京榜樣”(月榜)。 如今一晃幾十年過去了,在安全生產 這個崗位上,王志強可謂是將半輩子 的青春歲月都搭了進去!
孤寡失能老人養老安全問題何 解?基層治理是關鍵。王志強說 : “我們希望關注老人居家安全盲區。 通過提高老人自身對居家安全的認 知意識,提高社區管理者對老人的 關注度,以此降低老人居家安全事 故發生的概率”。因為在“安全社 區”理念中,尤為強調對弱勢群體 的關注。
?“如今,很多社區都會為老人提 供基礎輔助設施,包括坡道、扶手等 設施建設”,王志強介紹,“其實早在 2018 年,我們就選取了 50 戶高齡老 人,上門為其排查安全隱患。考慮到 轄區內老人居多,通過檢查家里電線、 電器等,提出優化整改建議,為老人 的居家幸福與安全托底。
” 自此之后,“空巢老人居家,安 全隱患入戶檢查”被媒體爭相報道, 一位 92 歲的高齡老人在采訪中直 呼:“沒想到這個事兒做得這么細!
” 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安全工作, 或許很難說覆蓋得有多全面,但多做 一件事就會減少一分傷害。趙沛在采 訪中反復強調,以綜合高效的社會救 助體系靶向救助低收入孤寡失能老 人。依托大數據,基于跨部門信息共 享實現便民服務機制,做好兜底保障 工作,是德勝街道的“應急魂”!
深入挖掘志愿力量 共同參與社區治理
善于挖掘社會力量參與應急管 理的德勝街道,還充分發揮了黨組 織的動員優勢。北京市西城區人民 政府德勝街道辦事處綜合辦公室二 級調研員張春景,接受了記者專訪。
以裕中東里社區為例,15 名社工 1 天內可動員號召 800 名人員力量共 同參與社區治理,推進地區群防群治。
如何延伸應急管理的觸角,張春 景用數據說話 :“20 個社區分別成立 應急工作領導小組。社區黨委書記任 小組長,社工、支部成員、物業及門 店、志愿者等共同參與,發揮‘網格 管理 + 應急處置’機制和‘流動哨’ 作用。121 個網格充分感知轄區情況, 確保遇到緊急事件能透過‘網格響應、 社區報告、街道指揮、部室處置’的 高效應急機制,實現‘縱向迅速傳達、 橫向高效聯動’的共建共治共享建設, 樹立‘全領域重視、全部門參與、全 轄區響應’的應急大觀念”。
應急管理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 撐在基層,加強和創新基層應急管理, 已經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 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。這一份 “德勝樣本”,成為西城區、北京市乃 至全國基層應急管理的典范。